在如今中國文化風靡全球的時代,莊重優雅的中式風格以意境在室內設計中盤踞一方。
新中式風格誕生于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新時期,中式元素與現代材質的巧妙兼柔,唐宋家具、明清窗欞、布藝床品相互輝映,再現了移步變景的精妙小品。繼承明清時期家居理念的精華,將其中的經典元素提煉并加以豐富,同時改變原有空間布局中等級、尊卑等封建思想,給傳統家居文化注入了新的氣息。
中國風并非完全意義上的復古明清,而是通過中式風格的特征,表達對清雅含蓄、端莊豐華的東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。
新中式的風格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基本內容:一是中國傳統風格文化意義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演繹;二是對中國當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。
新中式風格并不是純粹的傳統元素堆砌,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識,重新調整了傳統結構形式,利用后現代的手法,以新中式的風格出現在眾人的視線里,其靈魂意境展現著中華民族歷代流傳的工匠之心。
中式風格的特點。
①新中式的構成主要體現在傳統家具,多以明清家具為主、裝飾品以黑、紅顏色為主。室內多采用對稱式的布局方式,格調高雅,造型簡樸優美,色彩濃重而成熟。
②中國傳統室內陳設包括字畫、匾幅、掛屏、盆景、瓷器、古玩、屏風、博古架等,追求一種修身養性的生活境界。
使用“新中式”裝飾風格,不僅需要對傳統文化諳熟于心,而且要對室內設計有所了解,還要能讓二者的結合相得益彰。有些中式風格的裝飾手法和飾品不能亂用,否則會帶來居住上的不適,甚至會貽笑大方。
設計思想
中國古人對居住環境的研究和追求,其精雕細琢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。他們的一些室內設計理念,和如今最流行的簡約主義有很多一些不謀而合之處。
●宜設而設,精在體宜
在明清時代,“宜”是室內設計的核心概念和價值標準。國內專家對其的解釋是:“宜可以分為三類,一是因地因人制宜,二是宜簡不宜繁,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。 ”
文震亨在《長物志》中如此描述臥室設計:“一般設臥榻一、榻前僅置一小幾,幾上不設一物;設小方杌二,小櫥一;室中清潔雅素,一涉絢麗,便如閨閣中,非幽人眠云夢月所宜。”
●刪繁去奢。
刪繁是指除掉過于復雜的裝飾,去奢其實也很重要。如今的設計師一提到以人為本,就自行以為是“給脖子套張餅”,其實人在家居生活中的不便與方便是相輔相成的,過于奢侈地追求低頭便能吃到脖子上的餅,恐怕會有著負效果。
●因景互借
因景互借,體現了中國建筑設計的一種整體觀。居室、住宅、庭院,小環境和大環境統一在一起考慮,目的是實現一個藝術化的生活環境。
新中式風格蘊含了強烈的文化自信,以傳統的中華文化為骨,在現代的設計下得以開花。